English

国庆浏览家庭档案 喜看居民生活巨变

1999-10-18 来源:光明日报 孙嘉焯 我有话说

在全国人民同庆建国50周年之际,我特意翻阅了自己的家庭档案,边看边回忆,边对比。这当中感慨最深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在国家富强的同时,自家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家庭物资供应极为丰富

我的家庭档案中至今仍保存着生活困难时期的购粮本、购物本及部分粮票、布票、油票、煤票等。看到这些票、本、证,当年那种购物要票、填本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其中像购粮本中设立的每月每人定量多少,买细粮多少,大米多少,杂粮多少,上月转入多少及定量内品种数量照顾,食油大豆票发放等项目都要逐项填写。现在讲起这些事好像说笑话一样,但当时年年月月就是这样生活的。当然这种人人都有粮吃的计划供应制要比解放前许多人吃不上忍饥挨饿的情况好得多,但毕竟说明当时的物资供应非常紧张。然而自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再随便到任何一个市场上去看看,各种家庭生活物资应有尽有,极为丰富,人们购粮、购物再也不用票、证、本了,这是多大的变化啊!

家庭经济收入显著提高

我的家庭经济收支档案中主要有收支记录和工资单。从收支记录中看,在改革开放前的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家双职工的收入还不足百元,那时一家4口人,两个孩子上学,花钱真是一分一厘地计算,还常常入不敷出,甚至借款欠债。1985年工资改革后,单位发工资时也发给个人一张工资单,大部分我都保存下来了。当时我的基本工资是54.5元,加上其它补助,月收入85.74元,但到了1996年我的月工资收入已达1057元,这二、三年,特别是通过最近这次调资,我的工资收入又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全家总收入也增加不少。现在个人和全家收入都比改革开放前增加了20—30倍。对工薪阶层的个人家庭来说,这已是过去做梦也不敢想的事。

家用设备、住房不断更新

我家保存的家用设备档案,特别是家电设备档案足有2盒子之多。看看这些设备档案,使我想起在低收入时期,自家连个小收音机也舍不得买,后来买了台缝纫机还是卖了辆自行车换的。而这些年来,除电视机由黑白到彩电多次更新外,还增添了录像机、VCD、冰箱、微波炉、吸尘器等设备。住房也由原来的十几平方米逐步增加到现在的一百多平方米,并正在办理购买手续。这些也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家庭生活水平提高的具体见证。

家庭成员受教育状况越来越好

我家保存的家庭成员学业档案也比较多。其中我个人的学业档案,虽然只有学生证等少量材料,但它却反映了正是共和国的建立,自己才有了上学的机会。当然由于农村的条件所限,又处于特定的年代,因而当年上学也是非常困难和非常坎坷的。当时我有幸考取了人大档案专修科(录取通知书现在仍然保存着),又因“四清”运动延期开学,直至“文革”也未能学成,始终未圆大学梦。后来虽经多方努力,晋升为正高职称,但未上大学始终是人生一大遗憾。然而翻阅两个孩子的那些比较齐全的学业档案,可以看出他们由于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代,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比较顺利,大孩子还出国留学。他们的美好幸福的青年时代真是让人羡慕不已,而这也是家庭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家庭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丰富多彩

我的家庭档案中还保存有二十多本影集及部分录音带、录像带等。这些档案也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精神文化生活的变化情况。以照片为例,我是1953年高小毕业时才照了人生第一张照片(贴毕业证书用的)。记得当时照这张2寸黑白照片,虽只需花6角钱,但却费了不少口舌,才得到家长的同意。在到30里以外的县城照像时,又看到自己穿的农村布褂太“土”,便向同伴借了件机制衬衣穿着才照了像(至今这张已发了黄的黑白照片,也被精心地保存着)。而现在自家有了照像机,随时可照,一照就是一大摞。家庭生活中的录音、录像也成为现代家庭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闲暇时听听往日自唱自录的歌曲,看看外出活动的录像片,也别有一番乐趣。还有家中保存的图书及订阅的报刊等也数量可观,为家庭业余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另外,家庭档案中的家史、旅游、保健材料及有关证件、奖励材料等,也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自家生活的变化提高情况。实际上一份完整的家庭档案就是一个家庭生活变化情况的历史缩影。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做为自己这样一个较普通的家庭,生活水平能有这么大的提高,原因当然可以说上很多条,但我想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因此,在庆祝建国50周年之际,我衷心地感谢党、国家和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